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 » 大学文化 » 理论探索 »

推进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

作者:ldxcbu 文章来源:红旗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4-16 00:00:0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对文 化建设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学文化是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学校生活的一整套的观念体系、制度规章、行为方式、语言符号以及校园环境等的有机综合体。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学校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学校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所没有先进文化的学校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履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新使命,大学要着力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层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传承创新大学的精神文化,培育师生共有精神家园
 
一所学校的文化一经形成并巩固,就会作为一种传统在这所学校持久地存在下去,深刻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尤其是文化体系中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学校传统、学校风气等主要内容,始终居于学校文化认同的核心位置。
 
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高校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创新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活动,强化师生主导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文明素养,培养“德才兼备、善德为先”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 、 优化办学理念,弘扬大学精神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聊城大学在办学过程中, 致力营造“顾全大局、团结一心,崇尚科学、善于创造,严谨求实、勤学奋进”的良好校园风气; 营造“包容开放、科学严谨”的教育教学文化,引导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育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钻研、互学互助、全面发展,使“学在聊大”深入人心。 聊城大学始终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思想,熔铸了“顾全大局、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聊大传统及“崇尚、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这些精神文化不断弘扬和深入人心,影响和激励一代代聊大人为推动学校建设和个人发展而同心努力和不懈奋斗。
 
3 、学习吸收优秀 文化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高校要大力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引进所有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承创新一方面要植根于历史,
 
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又要与时俱进,赋 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 [1]
 
聊 城大学着力实施“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学院”,让中外古今名著浸润滋养师生心灵和精神成长,助推阅读成为师生的自觉需求和日常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师生的思想水平、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受到师生广泛认同和好评。同时着力推进大学生通识教育和“学习型组织”“研究型团队”建设 。
 
三、传承创新大学的制度文化,建设科学、人文的管理、服务机制
 
教育是“以人教人”,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 [2] 学校要达成这种共同教育价值观,以“人本”思想为指导,加强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创新、完善,建设科学、人文、规范、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师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的尊严和幸福。
 
学校要不断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信任度、认同感、归属感,手段,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师生的主人翁精神、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使学校与师生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位师生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自觉与学校同心同德、协力同行。
 
聊城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健全三级二元办学体制,坚持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党务、校务公开,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干部定期联系班集体”、“深入课堂一线听课”等机制,畅通师生之间、师生与领导干部之间、校院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注重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学校把师生作为办学的主人,以教学和育人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尊重师生的合理化需求,尽心尽力做好教育、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时着力调动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师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推动学校科学、持续发展。
 
四、传承创新大学的行为文化,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1 、大学要传承创新“民本”等思想,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为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本位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都要体现人性、尊重人权,不能忽视人的需要,要真心实意为人的发展着想着力。学校要本着“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的精神,体现“以教育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服务为本”这三个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层面,为师生提供真诚满意的服务。 各级组织机构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应多采取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协商、对话、帮助、支持和促进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舞和帮助。 [3]
 
2 、大学教师要传承创新“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树立和坚持师生平等,实施多元化教学和评价。
 
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在教育理念上,尊重学生差异,彰显“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强调智力是多元的,特长是多样的;用理性分析学生的学习处境,用宽容对待学生的不足,让教育过程中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长远考虑,让不同基础的学生不断进步。在教育的组织上,从学生出发。在教育设计上,成就个性发展;在发展方向上,给学生广泛选择的机会。教育教学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广泛参与,彰显多元化评价。 [4]
 
3 、 开展丰富多彩的精品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聊城大学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聊大同发展”“学习与分享”等主题教育、“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项目研究”“学业作业套餐”等大学生专业实践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形成了诸多精品文化活动项目、活动文化品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大学生要传承创新自古以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树立自主意识,坚持求真向善,着力勤学奋进、奋发成才。
 
五、传承创新大学的环境文化,浓郁育人文化氛围
 
1 、 建设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依据发展蓝图,制定校园环境建设的长远规划、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与优化计划,并认认真真地实施落实。要着力加强教学、科研等基础设施、办公自动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治学、工作、生活环境。
 
2 、加强学校文化设施、阵地和传播平台的建设
 
学校要以满足师生文化活动和学校推进文化建设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加强校史馆、博物馆、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以及校内媒体、宣传栏、阅报栏等传统宣传阵地及电子显示屏、 LED 电视屏、网络平台等新兴宣传文化阵地的建设,不断 创新方式方法,建立现代文化传播渠道和载体,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平台育人和文化宣传传播育人的作用。
 
3 、推进学院、部门文化建设,营造文化“小气候”
 
学校积极 组织并引导各学院、各部门开展各种文化创建活动,推出富有内涵与特色,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和精品力作。各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积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建设方案,以教学楼及周边区域为重点,营造学院特色文化生态,以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资料室等为重点,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规律性”,重要特征是“现代性”和“开放性”。大学在办学、发展进程中要矢力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新、开拓创新,追求现代性、科学性、民主性、文明性,不断推进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朱善璐,《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光明日报 2011.11.21 日第 15 版
 
[2] 吴卿艳,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管理理念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3
 
[3] 李志康,学校管理走向文化引领 [J]. 云南教育, 2005.8
 
[4] 孔祥富,文化引领:学校高位发展的灵魂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思考 [J]. 职教通讯, 2011.23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22.6K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