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之美———记农学院副教授、植物保护系副主任戴明勋
文章来源:红旗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6-06 00:00:00.0
开“热线”,解惑农民
农业生产上的问题非常复杂,要想准确判断,必须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地形、地貌、邻作、施肥、浇水、用药等各方面的情况,甚至要把周围邻居的田地一起考察,才能把问题搞清楚。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戴明勋并没有成天呆在书斋里,而是经常走进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戴明勋的手机中存满了农民的号码,农民遇到紧急情况,一个电话打来,他就风尘仆仆地跑去解决。手机是答疑短信平台,邮箱接收求助信件,农民称他为“农作物病虫害110”。
今年3月初,茌平县贾寨乡耿店村几位菜农大棚里种的黄瓜烂蔓情况十分严重,连续打了两三遍药都没有效果,村里人一筹莫展。一名菜农打电话找到戴明勋,歉疚地说:“戴教授,这次还得麻烦您跑一趟。我们没有条件,只能开拖拉机去接您……”戴明勋打断他的话:“你在家等着,我马上去车站坐车,这样更快!”下车后戴明勋直奔果园,仔细查看了黄瓜的长势,发现是一种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病害,学名蔓枯病和细菌性髓腐病。由于菜农缺少经验,原先使用的药剂和用药方法都不对。戴明勋和菜农一起来到农药站,买来“可杀得3000”和“70%甲基托布津”,并指导菜农以1:5的比例配好药水,涂抹病部,一周后就控制了病害的发生。返校时,已近傍晚,菜农坚持要用拖拉机送他,戴明勋坚持自己坐车回去。戴明勋说,学校到现场近的十几公里,远的近百公里,农民一般没有汽车一类的交通工具,即使有,一接一送要多跑一倍的路程,成本很高。很多农民在生产上遇到难题的时候,往往面临破产,“我不忍心让他们承担交通费用,近处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远路坐长途汽车,能为农民省下不少钱”。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每到蔬菜水果开花结果的季节,找戴明勋“诊断”的农民就会接踵而至。为了能切实帮助农民,戴明勋坚持记录主要天气情况,尤其是雨量、温度、大风等,以备遇到问题时追溯当时的天气,查找出农作物患病原因。4月9日,东昌府区周刘村一位农民的大棚西瓜发生下部叶片黄边现象,他心急如焚地打电话找戴明勋求援,并随即带来了生病的植株。早已疲惫不堪、刚从乡下归来的戴明勋立即锁上办公室,与老农一起来到瓜棚。戴明勋现场调查发现,瓜秧症状表现是缺钾,但土壤并不缺钾,主要是去年秋季雨量过大,大棚土壤黏重,造成根系发育不良,不能有效吸收肥水,应立即停止土壤施肥与浇灌,进行划锄降湿,叶面施肥,瓜农采取措施后,症状得到缓解。
办“讲座”,服务农业
“没有饿得、跑得、讲得、累得这‘四得’,服务农民工作难得搞好。”戴明勋说,每当看到前来求助的农民,那一脸的期待、信任和焦虑,一种责任感便油然而生。
戴明勋拿出一大摞笔记本说,农业生产要素复杂而多变,加上近几年反季节栽培的发展和一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这种复杂性更加突出。为了满足课堂教学和服务农民的需要,他重新学习了 《土壤肥料学》《土壤微生物学》《栽培学》,做了大量的笔记。笔者看到,这些用使用过的A4纸反面订成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作着标记。对于番茄、西瓜、茄子、黄瓜等常见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戴明勋也分门别类地作了详细的学习与实践笔记。在实地服务农民的过程中,戴明勋还积累了大量有关农药种类和用法用量的知识,并根据农药种类,做成了一个个的小卡片,以方便平时查阅。
对于生产上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戴明勋将其归纳总结整理成专题,巧借平台宣传推广每年都有一些农资企业、涉农培训机构和地方政府邀请戴明勋讲课,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专题讲座,诸如“钙与植物病害”“植物根腐茎基腐的发生与土壤微生态系统”“木桶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曲解”“小麦红吸浆虫防治”等课程,他乐此不疲地奔走于农庄村户、田间地头,传授种植知识和技术。
常年在外和农民交流,戴明勋也学到了很多民间“绝活验方”。山东省莱州市有位叫张国山的果农,种了40多年的苹果,参加过多次果蔬生产技术的培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总结出很多经济、实用、简便、有效的种植技巧。他的果园没有大小年,果个又匀又大,病虫害也很轻。戴明勋与这位果农进行了深入交流,将他的管理经验总结成26个要点,认真地记了下来。还有一村支部书记,他的果园除草方法非常独特,就是用打草的机器只将地上部分打掉,非常有效,而且深究起来有着可靠的科学依据:果树园里的杂草由于高度、根系等差异,基本不与果树争夺阳光、水分和肥料,反而有保持水土、消耗害虫等益处,可以不进行根除。他把这些农民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书本知识相结合,再利用讲座、培训等机会,讲给更多农民朋友听。每次培训后,戴明勋还会把他的培训资料免费赠送给农民朋友。戴明勋表示,有很多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民不一定信街坊邻居的经验,却很相信大学老师说的话,我们要对得起这种信任。
搞“实验”,提升农学
戴明勋经常对学生说:“我们不能光在课堂上栽果树,要栽到农村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
在戴明勋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小小一间屋内放满了自制的实验工具、肥料等物品。戴明勋拿起一个水杯大小的花盆说,目前他正在针对根腐茎基腐严重发生的现象,进行“微生态营养块”研制试验。他把有益生物菌等加入草炭、沼渣等混合而成的载体,生成微生态优化的培肥系统,为植物根系和茎基部提供均衡的营养和优良的微生境。“学校正在大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农学专业的教师理应不能落后。如果试验成功,这种培肥系统在我们鲁西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说到这里,年近半百的戴明勋眉飞色舞。
多年来,他一边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对有关的研究文章认真阅读,做科研笔记;一方面在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向他们请教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他说,科学是为了简便,而不是繁琐,但我们许多教学科研人员闭门造车,创造的所谓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不能有效的推广应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勤接地气,将高深的理论与实地考察试验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服务社会功效。今年3月,聊城市东昌路行道树大叶女贞严重生长不良,园林处邀请戴明勋等农学院老师帮助诊治。取土化验后,戴明勋发现这是土壤致密、碱性偏高、局部温度太低造成的。查阅大量科研资料后,戴明勋在取样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换土、扩穴、施肥的治理方案,如今大叶女贞长势良好。
这些年,在为农民服务过程中,戴明勋将农作物种植与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学术理论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成果。有农民反映 “秸秆还田”导致小麦生长不良,他经过调研发现,这是因为秸秆腐熟与小麦争夺氮素,由此,他进一步做了 “秸秆还田补充氮肥的试验”,撰写科研论文发表在《土壤肥料》杂志,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针对近几年,鲁西地区夏天高温多雨导致韭菜纤维增多、质地粗糙、口感变差的现象,他设计了“夏季韭田遮阳网遮阳栽培”试验,准备近期实施。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故事性,戴明勋精心制作了系列课件,讲课时增加 “与大家分享”的教学环节,把农业生产上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分析、解决的过程,尤其是自己深入农户解决问题的经历,与学生分享。如今,戴明勋培养出的一批批毕业生有的继续读研究生,有的在涉农企事业单位工作并崭露头角,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很多他教过的学生都普遍反应,“戴老师讲过的知识都是很有用的真本事”。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是戴明勋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在谈到今天已取得的成绩时,他用这句话来表达他的感受。从他的身上,记者深刻感受到了一名农学教师的爱农之心、助农之美。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