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宣传聚放大能量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11 10:29:00.0
从单向发布到多向沟通,从慢速传播到即时送达,从相对有距到贴心服务,近年来,学校不断更新宣传理念,打造“两微”多平台及学校主页网站、电子显示屏为主的新媒介宣传服务网阵。目前,学校层面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近30个学院、部门开通了“两微”平台,实现了“双微多平台”全覆盖,在信息发布、综合宣传、服务师生、塑造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以新型主流媒体的形象呈现在师生、公众面前。
镜头一/信息发布
360度贴近,推进“微直播”成为常态


微直播打破空间限制,实现活动场内外同步
“网络直播又来做好事了!各位亲,抓紧在个人手机下载安装蜻蜓FM客户端吧!安装后请搜索聊城大学广播台,然后点‘电台’栏目即可收听,我们不怕麻烦,为大家准备的精品文化大餐啦!明天上午9:00,蜻蜓FM聊大广播将直播著名二胡演奏家刘长福教授在我校举办的二胡公开课。喜大普奔吧!”11月17日下午14时,学校官方微博发出的“微直播”信息受到师生欢迎。直播得到刘长福教授的积极配合,大师公开课的清晰声音随着网络传达到每一位听众那里,长达近4个小时的直播让听众大饱耳福。
同时,学校官方微博连续对校体委10月23日以来举办的男生足球联赛实施直播,先后发布近百条图文、视频博文,收看阅读数量累计超过18万人次。网络直播活动直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无缝隙覆盖,把学校供给的精品文化资源呈现给每一位师生、公众。网友们反响热烈,纷纷点赞、转发,盼望这样的直播多多益善。学校已将大力推行网络直播写进《十三五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使其发挥重要的宣传力量,并成为宣传工作的常态手段。
加强内容原创,打造多平台“微品牌”
在各种微平台众多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受众注意力是网络宣传至关重要的一环。显然,只靠简单的转发是行不通的,必须大力加强原创内容的发布。学校微信团队坚持每天用心编辑推送图文消息,内容涵盖学习、时事、校园趣事、就业等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多篇图文被大量点击转发,多个特色栏目引人注目,其中“我们的青春我校的校园”栏目点击量超过2万。学校官方微博开设的“大学生活怎么过”“一起读书”“寻找文青”等文化栏目倍受关注,其中“大学生活怎么过”已发讨论文章600余篇,阅读量超过120万人次。
校团委微信公众平台“聊城大学共青团”推出了“聊青春”“聊自然”“聊风采”“聊励志”等体现共青团特色的“聊·XX”系列版块,着力打造特色信息平台。为做好平台的品牌建设,团委微信团队组织调动工作人员着力发现校园中的变化,着力了解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需求,着力从身边的平凡中寻找不平凡,着力用生动活泼的图片文字、新鲜独特的排版做好信息编辑工作。
镜头二/服务师生
“微推送”暖暖的
11月10日17:56分,一篇题为《供暖喜讯》的微博文在微博圈旋即传开,转发数很快突破20,点赞超过90,阅读超过8500人次,成为“热门博文”。学校官方微博工作人员在微信圈发现文件信息后,及时与学校水电暖中心宋颖主任沟通核实,在前台发布并通过后台“群发功能”向18000余位订阅用户推送:#供暖喜讯#聊城市城市管理局下发文件,今年供暖提前三天,即后天12号开始供暖。我校收到热源后,自会立即送达学生公寓、教室、教工家属区等。这则博文信息犹如在寒冷冬日里“雪中送炭”而格外贴心、暖人。次日晚上18:39分,学校官方微信向17000余位订阅用户推送了相关消息,信息进一步扩大化。而这都早于层级传递的纸质文件通知等传统方式乃至时兴的飞信等方式。
以“贴近满足师生、网友需求”为首要起归点的聊大各微平台经常推送“通知公告”“报告预告”“就业招聘”等主题服务性信息,让师生第一时间获悉,从而提升综合效能。在聚焦服务信息的基础上,各微平台着眼师生、网友的成长性需求,着力推送内涵性信息。12月1日,学校官方微博后台推送了“聊城大学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平台正式开通”“2015聊大学生男足超级联赛火热进行中”“#法治教育#某高校女大学生涉嫌虚假诉讼卷入官司”等一组三则信息,着眼于师生、网友的学习、业余生活、“遵纪守法”避免错误弯路等需求,受到网友好评。
“微互动”棒棒哒
交互性是网络的重要特征。学校“双微”多平台的工作人员及时回复师生、网友的咨询性、求助性信息,努力做到让师生、网友满意。
每年“招生季”往往是网友提问最为密集的时间。招生就业处、宣传部通力合作,全面、科学培训一批工作人员,专门为网友提供答复服务。招生就业处李云勇主任多次做客新浪微博“微访谈”,连续几个小时手敲键盘不停,为考生、家长答疑释惑。考生、家长对聊大的认知好感度的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在此类新媒体活动以及各类网络宣传中的热情、用心。
征集意见建议、问题回复答疑……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日、接待日、Email信箱、电话热线等通道,微博、微信平台是一个更亲民、更方便的沟通渠道。学校自开通“双微”平台以来,官方微博每天回复网友信息几十条;官方微信多举措注重与用户互动,设置投稿快捷菜单链接,方便用户投稿;积极开展“最美聊大随手拍”“感恩节投票”等互动活动;利用“多客服”及时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建议和意见,进行一对一解答。
11月28日,学校官方微博收到网友的私信反映其公寓宿舍阳台处的落水管道因冻裂而落冰不止,造成阳台、宿舍积水的问题。对这种关系到同学们切身生活权益的事情,编辑很是重视。在确认其宿舍位置后,立即向西校宿管中心池厚新主任作了反映。池主任很快派人前往检查。第二天修好后,网友同学给校博发来私信表示感谢之情。微博小编喻千谈道,“为了对用户的私信、评论等信息及时回复,我们在手机、电脑上都安装了客户端。对于一般的咨询性信息,小编会告知其通过哪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对于涉及重大性、普遍性的问题,小编会及时向宣传部编辑、领导汇报,由组织协调推动解决。”学校各微平台自开通以来,已为数以万计的用户提供帮助服务,成为生校互动的新桥梁、好纽带。
镜头三/塑造形象
校党委副书记王强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全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研讨会上讲话强调:宣传工作者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技术,苦练内功,适应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宣传部门要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校内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机制,提供服务,传播正能量,使信息资源在全校范围互联互通互享。
经过几年建设,学校团学系统已经构建起“学校—院系—班级”的微博、微信网络矩阵体系,并将新媒体纳入各学院年度考核,不断提高院系网络平台工作质量,推进大宣传体系格局建设。学校官方微博开设近五年来,粉丝人数、发布博文数双双“破七”,分别超过7万人、7千条;2015年,每天发布博文10余条,阅读量超过3万人次,网友点赞、转发、评论数超过200人次,综合影响力稳居全国近千所高校百强之列,学校官方微信多次名列高校微信影响力周榜前列,“以充实、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鲜活、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正气、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内涵、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双微”多平台在用心经营、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同时,更直接塑造着学校开放活力、立德树人、内涵文明的一所现代大学的良好公众形象。
定规范,保障平台公信力
2014年6月,学校宣传部先后制订了《官方微博发布规程与原则》《官方微信发布制度》,明确了信息发布必须遵守的制度与原则,走在了全国高校新媒体制度建设的前列。校团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平台影响力评选标准,定期在微平台“学校共青团”上发布各学院微信影响力排名,督促各学院微信团队的工作。
党委宣传部部长乔丙武表示:“务必将真实性、准确性与严谨性作为信息发布的第一原则。作为代表组织、官方的公众性平台,坚决杜绝虚假、错误信息,杜绝不准确、不恰当言论,切实用认真严谨的工作维护、保障平台的公信力。”各微平台粉丝、订阅用户人数的不断增长证明了师生、公众对学校各微平台公信力的认可。
做好事,体现平台成就力
点开“聊城大学共青团”微信,精美的页面在指尖流淌,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事形象映入眼帘。9月11日至17日,该微信平台面向全校7000多位军训学员、60个连队推出“军训闪耀之星”推介活动。每天有60位优秀军训学员的事迹材料,需要在指导员、教导员上报后进行汇总整理、编辑发布,工作量非常大,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他们不计名利、默默奉献,“成人之美”。11月19日、23日,“聊城大学‘榜样的力量’校级宣讲团候选成员线上选拔投票”“2015年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聊城大学校级‘自强之星’遴选线上投票”先后上线,候选人和事迹一一呈现在用户手机屏幕上。燕翔、张颖、王琛、张亚琪……不同的事迹,同样的励志,公举着英才,凝聚着力量。12月1日,学校官方微博发起“网络新年文化节”,启动“祝福感恩日”“素质展示日”“联谊联欢日”“愿景共勉日”等活动。博文一经发出,即引来网友好评响应……
网络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倒逼宣传工作必须走平民化、人性化、个性化道路。“双微”以其低门槛、使用简单方便,加之接地气、裂变聚变式传播等,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可低估。学校宣传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着力构建各级组织协同联动、齐头并进的传媒网阵与大宣传格局,形成报纸、网络、手机、显示屏等多面发声的宣传体系,聚发“微宣传”“综合宣传”的大能量,实现“无缝隙覆盖、无障碍沟通、无保留服务”,开创了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 相关新闻